本网讯 为顺应学科发展趋势,完善专业建设,4月7日上午,艺术与传媒学院在2415会议室召开艺术类专业建设研讨会。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中国画研究室主任赵雪伟、西安培华学院设计学院原副院长东会峰、长安画院执行院长马腾芳、西北大学艺术学院温超教授、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王家民教授、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刘丹教授、西安职业学院陈飞教授、理论家张子麟出席会议,校长崔海潮、执行校长贺俊波、副校长拓欣、教务处处长刘劲飞、艺术与传媒学院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全体教师参加会议。会议由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孙斐主持。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上,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张恒向专家汇报了学院概况、专业设置及本科教学基本情况、十四五期间的工作思路和目标任务。随后,各专业教研室主任就2023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情况进行汇报。
汇报结束后,各位专家领导围绕学校学科专业发展、艺术类学科专业建设进行讨论交流,积极建言献策。刘丹教授对艺术学院近年来在学科专业建设上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他表示,绘画是长期服务社会的,学科建设应从专业建设入手,凝练特色。他鼓励年轻教师多走出去,向八大美院、中国传媒大学等知名院校学习交流,强化实践创新能力。温超教授表示,数字媒体艺术是“艺术与科技”交叉的多元化学科,它以艺术为主体,交叉融合其他学科领域。他强调,2023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体现创新设计能力与应用动手能力;课程设置与教学应顺应社会发展,呈动态性调整;学院应与企业共同搭建专业对接点,找准需求端,多方联动,产教融合。陈飞教授提出,设计类课程应注重实践应用能力,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教授艺术规律与艺术引导,提升学生绘画语言的应用能力。王家民教授指出,艺术类本科教学要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不能离开“科学、艺术、人文”三元素,形成学科建设1+1>2的效果;要下大力气去研究思考,制定建设规划,明确学科专业建设目标,形成专业建设品牌、特色;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研究和开展学科专业建设工作,探索符合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


专家建言献策
东会峰提出,专业特色对一个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要针对学情,通过科学的设置课程与学时,有针对性提升学生的能力。赵雪伟指出,学院应加强学院定位,打造学院品牌,明确学科目标,加强校企合作。他强调,要培养实用性人才,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融入校企联动教学,服务好学科建设与发展,利用好企业技术、项目等资源,全面提升专业水平,探索出符合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张子麟肯定了各专业课程设置较合理,应重视美术学的教学,特别是二十世纪美术史的教学,还应增加中国古代艺术思想和美学思想的教学内容,要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和民族自豪感。马腾芳也对学院定位和学校品牌阐述自己的观点,明确要打造特色品牌专业。
崔海潮代表学校向各位专家莅临指导表示欢迎和感谢。他强调,要高度重视专业和学科建设,从知识生产、人才培养角度着力,注重学生考研升学,优化专业结构,打造专业特色和专业品牌,发挥专业与人才队伍优势,推进师资队伍外引内增,以创新思维解决问题。
团结奋斗、争先进位,坐言起行、应势而动。此次研讨会的召开对艺术与传媒学院专业建设目标、任务、定位、方向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艺术与传媒学院将认真落实校领导和各位专家反馈的意见,加强学院内涵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院新时代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