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为深化剧本创作课程教学改革,提升学生人物塑造与叙事构建能力,11月17日,艺术与设计学院在2615教室举办《剧本创作》人物塑造专题公开课。本次公开课由青年教师张瑞主讲,数媒2301班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指导教师张恒及学院部分专任教师现场观摩指导。

公开课现场
课程围绕“人物塑造”,从“角色分类——塑造维度——关键条件——塑造方法”四个层面系统展开。张瑞老师结合《让子弹飞》《狂飙》等影视作品及《黑神话:悟空》等游戏案例,深入解析了主角、配角、反派及次要角色的叙事功能与塑造逻辑。她强调,“一个成功的人物既要有独特的个性,也要具备能引发共鸣的普遍人性,其根本目的是实现‘移情’,让观众在角色身上看到自己。”
教学过程中,张瑞老师以“性格—行为—命运”逻辑链为主线,系统讲解了人物塑造的五大维度——外貌、动作、语言、性格与命运、道具,并指出“真实可信”是角色塑造的关键。她进一步阐释了人物构建的四大条件:时代感、辨识度、性格鲜明与真实可信,并结合高启强、苏大强等角色,引导学生理解“人物的缺陷往往才是戏剧张力的来源”。
互动与实践环节中,学生围绕虚构悬疑作品《捕风捉影》展开热烈讨论,从功能与逻辑角度深入剖析角色体系。随后,在“人物小传撰写”任务中,张瑞老师引导学生从“核心驱动力”出发,通过设计外形与符号、构建行为逻辑链、完成人物弧光等步骤,系统性地完成角色塑造。

课堂互动
她特别强调“专属道具的象征意义”,以《药神》中程勇的烟、《红色》中田丹的旗袍与手枪为例,揭示道具在角色塑造中的丰富信息承载功能。数媒2301班一名学生表示:“张老师讲解的‘性格缺陷驱动命运’让我深受启发,明白了角色内在矛盾才是戏剧张力的真正来源。之前看剧只觉得角色‘好’或‘坏’,现在学会了从创作逻辑入手,对接下来完成人物小传非常有帮助。”
本次公开课是艺术与设计学院贯彻落实《青年教师导师制管理办法》、推动教学创新与师资培养的重要举措。通过系统化的人物塑造方法论讲解与沉浸式实践训练,学生们不仅掌握了角色构建的专业技能,更深化了对剧本创作本质的理解。学院今后将持续推进高质量教学交流活动,不断夯实美术与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基础,为青年学子搭建更广阔的学习与创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