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为深化学科交叉融合,凝聚科研创新合力,助力青年教师夯实科研基础、拓宽学术视野、明确成长路径,11月19日,护理与健康学院在2525教室举办“交叉・碰撞・成长”主题青年教师科研沙龙。本次活动特邀基础医学教研室6位青年骨干教师进行专题分享,内容全面覆盖科研立项、领域探索、成果转化、学术发表等核心环节,为全院青年教师构建了全链条科研指导体系。

分享现场
高小龙老师从宏观视角切入,细致梳理了医学研究从选题立意、方案设计到落地实施的完整流程,重点解析了科研项目申请书的撰写规范、逻辑架构与核心要点,为青年教师破解科研入门难题、规避常见误区提供了清晰的方法论指引,帮助大家在课题申报中少走弯路、筑牢根基。
在前沿领域分享环节,惠洋洋老师聚焦天然产物研究的核心痛点,分享了提升天然产物产量与活性的创新技术策略。针对竹红菌素家族化合物因结构复杂(含轴手性、阻转异构等特性)导致化学全合成难度大、产率低的问题,提出通过优化发酵菌株培养条件、调节培养基成分等方式实现高效制备的解决方案,为基础研究与产业应用的衔接提供了新思路;汪小毅老师详解了网络药理学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筛选中的应用,从靶点预测、通路分析到验证实验,完整呈现了现代技术与传统医药结合的研究范式,为跨学科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路径;马文宇老师则将目光投向传统发酵工艺的现代解读,通过解析青稞酒发酵过程中的物质转化规律,展现了传统技艺与现代科学融合的独特价值,拓宽了青年教师的研究视野。
针对学术成果发表这一关键环节,彭吉风老师从SCI的发展渊源、期刊分类、选题匹配等方面进行了细致讲解,重点梳理了国际学术发表的规范要求与注意事项,为青年教师精准选择期刊、提升论文发表质量提供了重要参考。青年教师们就论文撰写中的语言优化、审稿意见回复等问题与彭老师深入交流,展现出对学术规范的敬畏之心与追求高质量成果的严谨态度。
活动最后,党珍老师结合自身科研经历,分享了在课题攻坚、成果转化过程中的艰辛与收获,畅谈了对科研精神的理解与坚守。她提到“科研之路没有捷径,唯有脚踏实地、久久为功,才能在探索中收获成长”,真挚的感悟引发了全场共鸣,激励着青年教师坚定科研信念、勇毅前行。
本次沙龙搭建了跨学科交流的平台,促进了基础医学、食品检验与护理健康等领域的融合,激发了青年教师的科研热情与创新思维。学院将持续支持青年教师成长,为学科高质量发展和健康中国建设培养更多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