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
院长信箱
网站地图
 首页  走进创新  党团建设  学院专业  教学科研  人才培养  招生就业  公共服务  国际项目  信息公开 
所在位置: 首页>>党团建设>>思政党建>>正文
【学习材料】教育部长陈宝生:办人民满意教育要送出4个“红包”、啃下3个“硬骨头”
2017-10-24 来源:新华网  党委宣传部   (点击: )

10月22日上午,十九大新闻中心举办第五场记者招待会。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与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卫生计生委负责人共同出席,介绍满足人民新期待,保障改善民生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十八大以来教育发生了哪些新变化?要给老百姓送出的一串“红包”都有啥内容?教育的三个“硬骨头”都是啥?2049年的中国教育将是什么样的?陈宝生部长介绍了哪些内容?

记者朋友们,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教育系统全体教育工作者,向长期以来关心、爱护、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记者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

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民生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对十八大以来教育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加强。这两句话,前面一个是总体判断,后面一句讲的是补短板,政策倾斜的重点。两句话加起来,高度概括了十八大以来的教育发展。教育战线同志们听到这个总体判断和评价后很受鼓舞。

这个变化表现在几点:

第一点,这五年是教育事业中国特色最鲜明的五年。我们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引导教育战线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加强和改善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把这个作为一个基础性的工程来对待,引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目的就是要打牢、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在这方面要加强。

第二点,这五年是教育现代化加速推进的五年。我给大家报三个方面的数:

一个是教育的保障条件。五年时间,用于教育的投入,由两万亿元突破了3万亿元大关,正在迈向4万亿元大关。国家的教育投入,2012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这五年一直坚持4%。

第二个,各级各类学校互联网的接入,五年前是20%多,现在90%多。

第三个,教育系统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获国家三大奖的比例,这五年一直稳定在2/3以上,这就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坚强的支撑。

还有,这五年共培养输送了近八千万高校和中职毕业生,人力资本总量大幅提升。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有力地支撑了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

第三点,这五年是人民对教育获得感不断增强的五年。我在这里也给大家报几个数:

这五年,我们坚持一个都不能少这样一个原则,加强对农村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投入。

这五年,没有一个孩子因家庭困难而辍学的目标基本实现。

90%以上的残疾儿童享有了受教育的机会,这也是了不起的。

还有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现在80%以上的孩子在流入地公办学校就学,还可以在流入地参加高考。2017年,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考,报名15万人,是五年前的36.5倍。

五年来,我们建立起了从幼儿园到大学,覆盖各学段的资助体系。家庭困难的孩子,可以通过资助体系进入学校上学。今年甘肃的学生叫魏祥,河北考生庞众望,通过农村专项计划被清华大学录取了。

第四点,这五年是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加强的五年。现在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我国建立了教育合作关系,有47个国家和地区与我国签订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还有,我们在140多个国家建立了516所孔子学院,1000多所中小学课堂,对汉语教学、中华文化的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

最后,这五年是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五年。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的教育改革方案都已出台,教育新体制“四梁八柱”搭建起来,现在整体上已经进入了“全面施工、内部装修”的阶段,像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上海、浙江今年落地,经第三方评估获得了成功。

以上是我们这五年的五个特征。十九大报告提出,经过长期努力,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下一步,我们的任务就是研究教育领域不平衡不充分的表现形式,抓主要矛盾,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落实好十九大精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陈宝生部长回答了哪些问题?

现场问答一

教育的四个“红包”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我这个问题提给陈部长。我们都知道,过去五年整个中国教育的发展是非常飞速的。从微观来看,可能我周围的同学很多人到了婚育年龄,很多人的孩子要上幼儿园了,开始为怎么能上一个好的幼儿园着急,可能这样的焦虑可能维持到他的全学段,甚至到高等教育。宏观来看,我们看到这样的数据,中国教育在全世界达到中等偏上的水平,您怎么看这样的定位?另外为了让更多孩子能够上好学,教育部在未来有怎样的努力?谢谢。

陈宝生部长:谢谢,你一下子抓住了我目前的兴奋点。正如你刚才讲的,这五年中国教育确实上了一个大台阶,三句话,发生了全方位的变化,系统性的提升,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

进入世界中上行列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中国教育个子大了,骨架壮了,颜值高了,排位靠前了。个子大了,就是说现在我们每年有2.6亿多学生,了不起。骨架壮了,就是说我们教育结构的调整取得了很大进展,地区布局在公平方面有了进展,在质量方面有了提高。颜值高了,就是说我们人力资源培养能力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取得的教学成果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排位靠前了,就是在国际上,中国教育整体进入中上行列水平。就学科来说,一些学科已经进入世界一流水平,一些大学在世界排名中位次整体提升。去年媒体发现,中国的大学突然之间整体排位往前提了,而且幅度还很大,这是我们多年教育发展积累的结果。

这些年的发展就这么四句话,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教育已经能够完全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了。过去人们是想上学,现在人们想上好学,这是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主要矛盾变化的表现形式。

你刚才讲到的你周围的同事孩子上幼儿园,面临着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义务教育阶段,希望孩子能上一个好学校,这出现了所谓的“择校热”,还出现了低龄的“留学潮”。高中阶段,希望新增劳动力能够更多地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因为这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太重要了。高等教育希望上好学,上好学科,好专业,人们的需求发生了一个质量型的转型,这就是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

怎么解决这些问题?按照十九大精神,总要求就是建设教育强国,加快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总任务,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政策的总基调,就是要向农村倾斜,向薄弱学校倾斜,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困难群体倾斜。

重点工作,一是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这是报告里面总书记讲到的。二是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三是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四是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这对我们跳出中等收入陷阱作用非常大。五是提高教师素质,在全社会倡导尊师重教。六是完善资助体系,决不让一个孩子因为家庭困难而失学。七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办好继续教育。就是建设学习大国,学习型社会,提高国民素质。总体构想就是这样,我只点一个题。

这些落实了,我们给老百姓送出一串“红包”:

第一个“红包”,到2020年,我们学前教育(即幼儿园)毛入园率要达到85%,现在是77.4%,还有普惠性的幼儿园要占到幼儿园的80%以上,现在60%多。

上一条:【学习材料】关于十九大报告,你必须知道的“关键词”
下一条:【学习材料】十九大代表分组讨论: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继续前进
关闭窗口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