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
院长信箱
网站地图
 首页  走进创新  党团建设  学院专业  教学科研  人才培养  招生就业  公共服务  国际项目  信息公开 
所在位置: 首页>>学院新闻>>正文
中文系客座教授古风来学院讲学
2017-11-03 尹莉(实习生) 肖晓珍 审核: 刘向斌  董超   (浏览次数:)

本网讯 11月1日至2日,扬州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我院客座教授古风先生来学院讲学。

1日下午,古风与中文系专职教授蔡静波一道,同中文系教师进行座谈。古风就学术论文的创新性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学术论文的创新程度是作者学术水平的直接反映,一篇好的论文应从选题、选材、选择论证方法等三个方面进行创新:选题要突破窠臼,善于从经典著作、学术综述、学术前沿里找到新的立论点;选择论据时要下功夫寻找详实可靠的文献资料;论证则要避免过度欧化,多使用平实简洁的语句,恰当体现我国汉语言的修辞之美。蔡静波则强调了学术规范的重要性以及科研项目申报的要点,并向在座的教师分享了自己的学术经验。他认为教师要搞好学术,首先必须立足于日常工作,要在读书备课当中思考。两位教授都强调,读书要闭门,静心积累;观察要开门,放眼学界,在积累的基础上,了解学术动态,眼光才能独特,论文才能创新。中文系部分教师也就自己在教学和科研中存在的一些困惑,与两位教授进行了交流。

2日下午,古风在樊川讲堂作了题为“隐藏在锦绣里的审美奥秘”的学术报告。学院副院长拓欣主持,学院师生200余人参加。

古风在报告中谈到,锦绣是中华丝绸审美文化的精华,锦绣的出现是中华色彩观念成熟的标志,它不仅美化了人们的生活,而且也促使人们形成了新的审美观念。古风指出,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美”就在人的生活里,审美是一种高级生活方式。他进一步指出,锦绣与中华文学艺术同样关系密切,丝绸生产、产品和生产者都成为文学艺术表现的题材,文学艺术作品中的人物、故事等也成为锦绣创作的题材,从古代词牌曲调里也会透露出丝绸锦绣对于文学的影响。古风认为,锦绣积淀着深厚的中华传统审美文化意蕴,也积淀着丰富的中华传统审美文化信息。这些意蕴和信息最后都会表现到语言中来,从而形成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审美文化话语。

此次报告会由科研办和中文系主办,是学院樊川讲堂系列讲座第六场活动,也是中文系第六届“学术活动月”的第二场学术讲座。

上一条:学院建筑工程系师生参加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7年会
下一条: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冯建玫教授应邀为2017级新生作报告
关闭窗口

官方微信